對于國內彩電市場而言,近幾年整體表現不溫不火,盈利越來越艱難。這些年間傳統的廠商TCL、海信、長虹、創維以及康佳紛紛尋找新的增長點。進入2017年,國內電視市場整體蕭條。
國內電視市場冰火兩重天
據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出貨量為2251萬臺,同比降幅達10.8%;零售額為754億元,微增0.8%。市場的疲軟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是切身之痛。由于面板價格上漲,導致電視機企業利潤大幅縮水,行業人士更是表示,已經慘到了賣一臺虧一臺的地步了,這在過去十年是沒有過的。此外,以小米和樂視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高性價比產品,進一步蠶食了傳統電視廠商市場。
然而,有危機也就有轉機。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份,65吋及以上超大屏電視市場增勢迅猛,量同比增長18.71%,額同比增長16.82%;激光電視市場銷量、額分別同比提升366.2%和339.9%。國內彩電市場呈現出國產自主品牌上升,外資品牌份額下降趨勢,國產品牌以海信為代表,憑借17.99%的零售額占有率,保持行業第一。
在80吋以上的電視產品中,共計覆蓋12個品牌41個產品。其中,海信4個型號的激光電視產品在6月市場占有率達到50.4%,超過了以索尼(21.7%)、三星(5.9%)、夏普(7.4%)為主的外資“3S”品牌市場占有率總和。
目前,國內電視市場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傳統電視廠商正在遭受10年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大尺寸領域卻呈現出另一幅興興向榮景象。其中,海信憑借在激光電視領域的長期積累,逐漸迎來市場回報期。市場占比更是超過索尼、三星和夏普之和。
激光電視成為新的突破口
自去年開始,激光電視就展現出了爆發的態勢。一方面,海信和長虹傳統廠商紛紛重點布局,另一方面其他投影品牌及互聯網品牌也開始入局。2017年小米推出的米家激光電視再次推波助瀾,使得更多的人開始認識和關注激光電視。
然而,面對各類品牌推出不同形態的激光電視,究竟應該如何“定義”、“規范”、“標準化”激光電視概念,成為了一個消費者“困惑”、市場“苦惱”的痛點。一個擁有統一的標準和認知的激光電視概念,不僅對于激光電視產品自身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更涉及眾多的消費者切身利益。
對此,海信認為,激光電視的發展已經跨過“嘗試期”,正在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