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種好光伏“試驗田” 走出脫貧“陽光路”

    星之球科技 來源:紅網(長沙)2018-01-10 我要評論(0 )   

    光伏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是造福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它既有利于實施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

     光伏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是造福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它既有利于實施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又有利于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
    2016年以來,湖南省汝城縣搶抓光伏扶貧重大機遇,著力把光伏扶貧項目打造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探索了一條引領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陽光路”。經過一年多努力,汝城縣已建成村級光伏電站90個、戶用發電系統1000戶,總裝機容量8400千瓦,已發電量361萬千瓦時,光伏扶貧受到了全縣人民的稱贊。
    一、畫好“規劃圖”,到村到戶全覆蓋
    規劃編制是光伏扶貧項目付諸實施的依據。汝城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度集中、飛地發展、企業管理、利益分享”建設理念,突出規劃引領,注重社會效益,實施“戶+村”扶貧模式,讓貧困村、貧困戶共享光伏“紅利”。
    一是精確論證,算好收入賬。據測算,汝城縣年均光照時長約為1280小時,位列全省第二,光伏項目總投資回報率為14.8%,扣除省市幫扶資金,縣自主投資回報率達21.6%。結合償還貸款、運維管理、區分自建與飛地建設等因素,研究制定了收入分配方案。預計每年電費收入960萬元,扣除融資成本,可讓每個貧困村年均增收42230元、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480元以上,實現能源產業發展壯大、貧困戶可持續穩定增收目標。
    二是摸清底子,選準受益戶。深入開展“千名干部下農村,精準識別摸實情”活動,全面深入地了解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基礎、貧困狀況和致貧原因。按照貧困戶(村)申請、鄉鎮審核、縣級復核、建檔實施“四個步驟”,優先將無勞動能力和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兩無”貧困戶確定為光伏產業項目實施戶,確保整個過程公正透明、扶貧對象群眾認可,調動了貧困戶參與光伏扶貧的積極性,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三是科學選址,確定項目點。汝城縣堅持先廢舊礦山后宜林荒山、先公房屋頂后民房屋頂、先分散后適度集中的“三先三后”原則,以保障安全、入網便利、管理方便、光照充足等為前提,林業、國土、電力等職能部門與項目設計、施工單位組成選址工作組,費時4個月,從工礦廢棄用地、村部、學校、農村公房等各種閑置資源和便于利用的資源中,實地考察280余處,最終確定83個符合國土和林業等法律法規的站址,其中地面站址23個裝機4615千瓦,房頂站址60個裝機3785千瓦。項目用地全部符合國土和林業等法律法規。
    二、彈好“協奏曲”,高質高效推進度
    汝城縣在項目推進中,注重統籌協調,多管齊下,確保優質高效、順利實施。
    一是健全機制,強化責任。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顧問,分管縣領導為指揮長的光伏扶貧項目指揮部,下設施工協調、現場監管、物料準備、技術服務四個工作組,統籌調度力量,安排工作,建立汝城光伏扶貧微信群,實現“交流溝通無距離、統籌調度無時差”。堅持靠前指揮,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主要領導每月調度、分管領導每周調度、項目指揮部每天調度”的三級調度機制。主要領導經常到項目現場調研,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調度,及時幫助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出臺光伏扶貧項目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項目業主,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流程,做到責任到崗、分工到人。各鄉鎮積極配合,安排專人負責“三通一平”、關系協調、矛盾處理等工作。堅持正向激勵與負面問責相結合,深入開展項目建設“五比五看”競賽活動(即比進度看形象、比規范看質量、比管理看安全、比環境看施工、比創新看效益),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共下發督辦令18份,解決各類問題26件,有效促進了工作的開展和任務的落實。
    二是強化保障,加速推進。重視力量配備。抽調14名有積極性和工作能力的干部職工分派到各鄉鎮具體負責項目建設,確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加強資金保障。籌措2850萬元集中投入項目建設,統籌安排縣財政涉農整合資金,解決缺口資金3920萬元。設立專項賬戶,由分管縣領導、扶貧辦、指揮部、代理業主協同管理資金,確保資金運行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跟進審批工作。簡化審批流程,開辟綠色通道,采取集中審批、并聯審批、特事特辦等方式,用最短的時間將立項備案、規劃許可、用地許可、政府采購、施工單位確定、設備采購等程序全部依法依規完成。緊扣時間節點要求,克服天氣障礙,在保障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加快推進地形勘測、基礎澆筑、土地平整、組件安裝、并網接入等工作。
    三是積極探索,創新模式。積極探索“光伏+”發展模式,讓光伏產業產出更高、效益更好。實施“光伏+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整線(片)統一規劃、點線面有機結合、區域一體化建設”要求,將光伏板安裝與房屋構造、排列形狀有機結合,打造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實施“光伏+農業大棚”建設,在集益鄉流溪食用菌鋼架大棚上建站914千瓦,促進了不同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三、把好“效益關”,用心用力保成效
    光伏扶貧項目以保障貧困群眾最大受益為目標,切實抓好項目后續跟蹤管理至關重要。汝城縣在項目實施中主要采取三種措施把好效益關:一是嚴控項目質量。今年8月,由分管縣領導牽頭,組織項目指揮部、扶貧辦、財政局、審計局相關部門以及施工、設計、監理三方代表,集中開展為期10天的項目驗收工作。驗收中對發現的10余處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下發整改通知書,并對整改工作進行定期督查。真正做到以一流標準保一流質量。
     
    二是科學運維管理。研究出臺了光伏扶貧資產收益分配及運維管理辦法,明確項目產權、收益分配及運維管理等相關內容。委托縣水電有限責任公司為代理業主,履行建設、運營、承貸和結算等職責。成立富民光能扶貧有限公司,采取市場運作模式,負責整個項目的日常維護和安全管理,確保項目高效有序運作。
    三是收益及時到位。縣主要領導牽頭,組織項目指揮部、業主單位一起開展實地調研、專題研究、統籌調度,解決項目收益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使項目收益及時足額發放到位,貧困群眾盡早受益。現在汝城的光伏扶貧真正成為了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標桿產業、綠色產業、民心產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光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