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分析機構權威觀點:多晶技術仍為市場主流

    星之球科技 來源:搜狐2018-01-11 我要評論(0 )   

    2017年終一份報告,又將光伏行業推至風口浪尖。單多晶比例一直是光伏行業關注的熱點。2017年年末,來自美國太陽能市場調查公司SP


     2017年終一份報告,又將光伏行業推至風口浪尖。
     
    單多晶比例一直是光伏行業關注的熱點。2017年年末,來自美國太陽能市場調查公司SPV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單晶電池(組件)占比為49%、多晶(組件)為46%。
     
    “2017年,太陽能組件產量為97.7GW,其中出貨量93.8GW,安裝容量95.1GW。單晶組件市占率為49%,多晶為46%。” SPV報告稱。
     
    但數據一經發布,即引發行業質疑。光伏產業權威分析機構PVInfolink在對10多家光伏產業鏈企業、金融券商及行業機構調研后表示,“2017年單多晶組件出貨比例約3:7”,多晶技術仍為光伏市場主流。這一結論與SPV的數據大為不同。
     
    PVInfolink進一步表示,單、多晶企業在2018年均有相應的擴產計劃,其中單晶市場份額有望提高,不過格局仍以多晶為主,單晶為輔。
     
    “從各方提供的數據來看,SPV報告給出的單多晶比例并不準確。”PVInfolink分析師林嫣容直言,“2017年光伏出貨量比例應該是多晶占70%以上、單晶30%左右。2018年單晶組件比例或上升至約37%。”
     
    “單晶組件在2017年下半年的占比有所下滑,2018年下半年占比可能會略升。”光伏億家副總裁馬弋葳也對SPV的數據存疑。
     
     
    三種算法倒推市場比例
     
     
    2017年單多晶的市場份額究竟如何推算才算合理?有分析師認為至少有3種計算方法來倒推單、多晶的市場份額。
     
    第一種預測方式是從供應給電池及組件的“硅片”總產量做倒推。林嫣容做了相應的計算演示。她說:“2017年全球組件總出貨量約103GW,幾家大廠出貨情況大致為保利協鑫多晶硅片約在19GW—20GW之間,晶科能源近6GW硅片產量中,75%為多晶,榮德多晶硅片有4GW左右,阿特斯和天合光能也以多晶硅片產能為主。”
     
    阿特斯不久前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公司2016年外部及內部采購硅片總和為2.57GW,均為多晶,2017年仍以多晶為核心。
     
    據此前隆基股份披露,2017年單晶組件對外出貨約4.5GW,結合隆基“硅片自給自足、上下游供應各占公司產量一半”的現狀,林嫣容預測:“單晶硅片上,隆基股份全年出貨量約9GW,中環股份出貨約6.2GW。”
     
    第二種預測方式則是看國內電站采購端的單、多晶比重。中信證券分析師弓永峰表示:“目前中國市場是全球第一大組件需求地,可看作全球光伏市場風向標。”從2017年國內五大電力公司所投電站的采購產品傾向而言,多晶為主、單晶為輔的格局已確立。“預計2018年也將延續多晶高于單晶的格局,預計單多晶比例為35:65。”
     
    最后一種是從下游組件出貨情況來計算。目前,主要多晶出貨公司包括晶科能源、正泰集團、協鑫集成、蘇州騰暉、東方日升、天合光能、阿特斯、無錫尚德、保定英利等。單晶組件廠商有隆基樂葉,支持單多晶兩類技術的企業有晶澳、億晶光電、韓華等。兩大組件陣營看,多晶占比高,單晶出貨要稍遜一籌。
     
     
    單多晶技術輪番提升
     
     
    單多晶市占率僅是兩者目前的一種態勢對比,而單多晶背后的技術進步尤需引發關注:兩者的技術更迭均在進行中,且對未來市場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光伏產業遵循摩爾定律,隨著上下游產業鏈正全速擴產以及光伏技術的快速提升,性價比更高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據solarzoom發布的1月2日-5日的數據顯示,多晶組件在2.7-2.75元/瓦,單晶組件在2.7-2.9元/瓦,整體價格處于下行通道。
     
    單多晶的技術拉力賽在極大拉低了光伏組件的成本。單晶公司較早進入金剛線切單晶硅片,成本率先降低;而金剛線切多晶技術普及后,成本也將進一步拉低。
     
    從目前多家下游電池組件廠反饋來看,多晶PERC技術和單晶PERC技術的效率比基本一致。加入黑硅技術之后,多晶有0.3%-0.4%的效率提升,2018年保利協鑫的硅片產品提升幅度將達0.5%-0.6%。
     
    摩爾光伏報道稱,2016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其采用PERC和黑硅技術的高效多晶電池已進入量產階段,未來量產效率將提升至20.5%以上。2016年11月,中節能宣布,其采用PERC+RIE黑硅技術的高效多晶電池實現量產,平均轉換效率突破20%大關,多晶組件功率超過285瓦。2017年8月,協鑫集成自主研發的干法黑硅多晶PERC電池平均量產效率超過20.3%,最高效率達20.8%。
     
    2017年10月,阿特斯在一份內部報告中提到,“工業化量產電池的行業轉換效率,多晶硅電池在15%-18%之間,直拉單晶為18%-20%。阿特斯先進生產線采用納米濕法黑硅技術獲得微米絨面陷光結構,提升光電轉換效率0.3%,使多晶硅電池片平均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8.7%,代表當前多晶硅電池產線較高水平。而公司常規單晶電池的光電轉換率19.9%,采用先進PERC技術的光電轉換率達20.8%。”億晶光電不久前也公開表示,目前該公司量產單晶PERC效率達到21.4%-21.8%,量產多晶PERC效率為19.7%-20.3%。
     
     
    多家企業同時發力單多晶
     
     
    阿特斯技術總監王栩生的報告顯示,單晶拉棒的單位硅錠耗電約為75Kwh/Kg,單爐月產能約3噸,而多晶鑄錠的單位耗電約為12Kwh/Kg,單爐月產能約9噸。長晶環節差異是單多晶產品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且單晶拉棒工藝特征決定了其很難再降低電耗。
     
    目前,保利協鑫每月多晶硅片出貨量4億片以上,疊加黑硅后PERC電池的效率是20.5%,部分單晶的效率可以做到21.5%,平均為21.3%。多年來,單多晶之間的效率差始終維持在1%左右,而兩者的技術水平則在同步推進。
     
    據調查,大部分市場人士秉持著這樣一種觀點:“不少公司既有單晶也有多晶,彼此之間互相滲透、互為促進。”王栩生說,“單多晶市場份額最終也將會由市場來決定,而不再是政策。”除了阿特斯、億晶光電和晶科能源之外,單多晶并行的企業還有協鑫、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等巨頭。
     
    “2018年,光伏企業中的單多晶產能會繼續擴大。”林嫣容透露,“在多晶擴產方面,僅是砂漿線改造為金剛線、購買新的切片機這幾項,預計就會多出10GW以上的產能。”隆基股份、天合、阿特斯也都會有各自的擴產計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光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