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軟殺傷”:用激光武器打場心理戰

    星之球科技 來源:青年參考2018-05-17 我要評論(0 )   

    美軍的輕便型車載激光武器非致命激光武器作戰效果圖通過聲光熱效應進行軟殺傷,是激光武器極具潛力的重要發展方向。激光武器是世

     
     
     
        美軍的輕便型車載激光武器
     
     
        非致命激光武器作戰效果圖
     
        通過聲光熱效應進行“軟殺傷”,是激光武器極具潛力的重要發展方向。
     
        激光武器是世界公認的未來新概念武器之一。根據其原理,只需有足夠的能量源,它就可以對任意數量的目標實施不間斷攻擊。在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先進武器研發日程中,激光武器被提升到了最高的優先級,其概念十分前衛,運用方式也別出心裁。
     
        日前,美國“The Drive”網站以《科學家正在制造能使人迷惑的激光炮》一文,介紹了激光武器的“軟殺傷”能力。
     
        激光比擴音器更有效
     
        試想這樣一幕:示威者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外高呼口號,揮舞著標語牌和橫幅,武裝分子開始滲透進人群……突然,有些示威者聽到了陌生而縹緲的聲音,看到明亮的光,另一部分人出現了幻覺,感覺周圍的空氣開始燃燒。最后,一個聲音向手足無措的示威者解釋情況,并要求他們盡快離開……
     
        這聽起來就像戰爭電影和恐怖小說的奇怪組合,但其背后是個非常嚴肅的概念。眼下,五角大樓的聯合非致命武器局(JNLWD)正著手研發相應技術。這個被稱為“非致命激光誘導等離子體效應”(NLLIPE)的項目旨在研發一種可以向人群發出聲音指令和可視化信號的激光發射裝置,預計在3年內制造出原型機,5年內造出實用產品。
     
        “我試圖讓一個等離子球跟你‘說話’。”JNLWD技術部門負責人在今年3月的一次軍備展覽會上告訴美國《陸軍時報》。這看上去是一種遠程語音傳輸技術,但它并不依靠預置的錄音設備或高音喇叭,基本原理是兩束激光之間的相互干涉。
     
        第一束激光是所謂的飛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它以極高的速度射出不可見的脈沖,令目標所在區域的空氣電離化,制造出上文所說的等離子球。之后,科學家啟動另一個納米激光器對準這一區域,以制造“軟殺傷”效應,如光線、聲音,甚至釋放熱量。 JNLWD表示,該部門正在探討通過激光干涉產生特定音頻波長的方法,可以藉此制造出超過140分貝的噪音,從而分散目標人群的注意力,使聽到噪音的人感到痛苦或迷失方向。
     
        非致命激光武器投入使用后,有望取代美軍現有的部分同類裝備,包括“聲音警告裝置”(通過遠距離傳輸聲波以傳達警告,或制造令人難受的高分貝噪聲)及追捕嫌疑人時常用的“微波主動拒止系統”,后者可以令嫌犯被難以忍受的灼熱感折磨。
     
        能讓目標精神失常
     
        基于干涉效應的激光武器還可以在射程和安全性方面帶來優勢。理論上,這種激光武器能夠精確地作用于數十公里外的小型目標。“我可以把它放在任何地方,射程不再是問題。”研究人員告訴《陸軍時報》。此外,初步測試顯示,這種技術僅會在激光與目標的交匯區產生聲光熱效果,這意味著它不太可能誤傷其他位于目標和發射器之間的旁觀者。這種特性暗示了非致命性激光用于其他領域的可能性,如“千里傳音”般的遠程秘密通訊。
     
        不過,實用的非致命激光系統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依然是充當心理戰工具。如果條件允許向敵人占領的區域派出搭載這種武器的無人機,那么,無論是美國軍方還是情報部門,無疑都有能力向敵軍甚至特定個人——如恐怖組織頭目,發出令人不安或虛假的信息。受到攻擊的目標可能把這種超越常識的遭遇誤認為是“神諭”或“天譴”,甚至因此精神失常。
     
        美國軍方早有這方面的先例。上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設計出一種空投的“心理聲學武器”,但從未列裝部隊,這種武器其實是帶有錄音功能的揚聲器,用于播放宣傳信息或令人分心的噪音。
     
        攻擊方式有局限
     
        不過,“The Drive”提到,NLLIPE項目在實驗階段仍然暴露出非常多的問題,而且有不少障礙可能導致它難以在現實中應用。軍方科學家指出,最麻煩的是,該設備需要發射者與目標位于一條直線上,而且路徑中不能有任何遮擋。
     
        具體來說,當研究人員將一個物體放置在激光的傳輸路徑中,就會導致光線和聲音“四處飛散”。此外,目標的物理性質,包括顏色,也可能導致非致命性激光的效力降低。
     
        美軍宣稱這種技術不會造成人員死傷,但安全方面的顧慮可能阻止等離子激光實用化。實驗表明,如果激光發射器的能量被設置得過高,仍會導致永久性傷害。從發布在YouTube上的一段視頻來看,被激光長時間照射后,目標假人的衣服和背景中的木材上都出現了明顯的燒灼痕跡;如果直接作用于人體,威力不可輕視。
     
        從輿論影響的角度看,如果美國軍方希望將這套系統從實驗室搬到生活中,那么,精確地控制其破壞力至關重要。研發部門和作戰單位還必須為它建立完善的配套系統,這套系統必須輕便、易于部署,并且足夠可靠,以適應復雜的環境。
     
        科技是推動戰爭形態進步的最大動力。未來10年內,我們可能親眼目睹,美國軍隊對示威者、恐怖分子或外國士兵動用了不會導致傷亡卻更加高效的新型激光武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武器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