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零部件制造業發展現狀
航空零部件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航空零部件是飛機各種零組件的總稱,按照其在飛機結構上的位置和大類分可分為機體零部件、發動機零部件、航空電子部件、機載設備和其它幾大類;狹義的航空零部件專指飛機機體零部件。
通常情況下,一架大型民航客機有數百萬個零件,需要數千家配套供應商生產,航空結構件在飛機總價值量中占比達到30%左右。
我國航空事業起步較晚,并且在零部件的生產中,大都是以轉包的形式出現,從而為先進的民用飛機提供零部件產品。而談到我國的航空零部件轉包,其最初主要是通過“三來加工”的形式出現。所謂的“三來加工”,則是指客戶來圖、來料和來樣,然后我國航空企業根據客戶的圖紙,對零部件進行組裝,從而達到客戶設計的要求。而隨著我國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轉包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同時在技術和復雜程度方面,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近年來,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更是在國家大力發展航空事業的背景下,得到迅猛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6年,民用飛機零部件工業總產值約為151.5億元,同比增長9.96%;其中,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實現工業總產值約48.4億元,同比增長8.54%。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產業鏈現狀
航空零部件產業鏈上游包括制造各種航空零部件所需的金屬非金屬等原材料及成型材料,如結構鋼、不銹鋼、鋁合金、航空陶瓷、特種橡膠和碳纖維等;下游則是整機制造、航空發動機制造和航空維修。
上游方面,以鋼材為例,2017年,中國鋼材產量出現了稍微下滑的態勢。2017年,全國粗鋼產量83173萬噸,比上年增長5.7%,增速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鋼材產量104818.0萬噸,同比下滑7.89%。
下游方面,以航空發動機為例,航空發動機產業鏈長,覆蓋面廣,對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有著巨大帶動作用,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我國航空發動機制造處于相對落后狀態,其中,軍用發動機與發達國家差距30年,民用航空發動機則幾乎空白。而據海通證券預測,到2023年,我國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需求超2萬億元。因此,無論是出于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是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迫在眉睫。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競爭現狀
從國外航空公司數量來講,美國和英國的航空制造企業較多,如英國超過6 千家,而美國則超過了1 萬家。歐美國家在航空制造領域中的企業數量眾多,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格局。但是,相比之下,我國的航空企業數量由于資質方面的欠缺,數量相對較少,競爭有限。
航空零部件制造行業企業主要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近200家大大小小的子公司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幾家子公司以及各地方航空零部件企業組成。其中,中航工業集團產值約占行業產值的40%-50%。
今后要激發整個航空零部件產業的活力,首先重點應加快對不同主體的培育,將零部件制造單元從現有的企業構造主體中分離出來,從而形成專門從事航空零部件企業;同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對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的轉變,以此盡快形成具有跨國競爭的零部件制造企業。
總之,對于我國航空零部件企業來講,只有以產業化的發展思維,并借助現有國際工業改革浪潮,通過組織形態改造、先進管理方式的引入和培育更多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更好地助推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提升整體的實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