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4日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成功為一椎管內巨大脊膜瘤患者進行腫瘤切除,保留了患者神經功能,并采用3D打印技術為其量身訂制鈦合金假體結構,重建肢體穩定性,為脊柱疾病患者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副教授李維新介紹,35歲的患者朱女士腰骶部椎管內長有一巨大腫瘤,為罕見的高度侵襲性腫瘤,已嚴重破壞腰骶椎椎體附近的骨質結構。如不及時治療,侵蝕將進一步加重,極有可能面臨癱瘓的風險。
醫護人員展示3D打印的腫瘤模型
李維新說,朱女士的腫瘤巨大,多支神經包裹在其中。如果按常規手術方法可以切除腫瘤,但神經功能難以保留,患者日后必須佩帶尿管和人工肛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如何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經功能,成為手術最大的難點。另一方面,腫瘤切除后,被切除的腰椎、骶骨和骶髂關節會導致脊柱、骨盆生物力學結構受到很大影響,上下半身骨骼結構離斷,脊柱和骨盆重建同樣具有挑戰性。
術前,李維新團隊反復推敲研究,模擬手術過程。為減少出血,術前先對部分腫瘤血管進行栓塞。在離斷雙側骶髂關節和腰4、5椎體關節后,從眾多神經中用抽絲剝繭的手法游離保護唯一尚未被腫瘤侵蝕的一側骶1神經,最后將腫瘤連同受侵蝕骨骼、神經進行整體切除。在重建肢體穩定性方面,李維新團隊決定采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量身設計一個鈦合金假體結構,起到腰椎與骶骨的作用,重建脊柱骨盆穩定性,連接上下半身的骨骼結構,再采用最新的單椎四釘衛星棒技術增加假體的把持力,形成最有力的固定。
患者向醫護人員贈送錦旗
2018年10月18日,李維新團隊為朱女士實施了手術。8個小時后,一顆菠蘿大小的腫瘤連同受侵蝕的腰椎骶骨被完整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神經功能,3D打印的鈦合金假體完美填補了空缺的椎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經可以緩慢行走。
李維新介紹,脊膜瘤是一種常見的脊柱腫瘤,多發于胸腰段,一般為良性,且生長緩慢,但約10%脊膜瘤具有侵襲性,容易對周圍器官造成破壞。全骶骨聯合第五腰椎整體切除,國際上罕有報道,更沒有保留大小便功能的先例。該手術的實施,為廣大脊柱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