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長征五號B火箭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3D打印機”,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樣件打印,并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復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學實驗目標。
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軌道3D打印試驗,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太空3D打印,完成首次太空打印的這臺“3D打印機”技術原型出自于西安交通大學李滌塵、田小永教授研究團隊。
陜西斐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D打印設備
早在2017年,為推動該項核心關鍵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渭南國家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立了包括陜西斐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內的一批科創型企業。
作為渭南高新區重點引進、培育和孵化的科創型企業,陜西斐帛自成立以來,以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在渭南高新區的政策扶持推動下,專注于高性能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增材制造裝備的開發和技術服務,創新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應用,已拓展形成包括碳纖維、玻璃纖維、芳綸等多種復合材料的產品體系,快速成長為渭南高新區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業。
陜西斐帛公司3D打印產品
陜西斐帛公司3D打印產品
“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強度高等特點,打印出來的零部件力學性能也比普通材料要高得多,開展復合材料空間3D打印技術研究,對于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發展空間超大型結構在軌制造,具有重要意義。連續纖維增強復合3D打印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航空航天、汽車、高鐵、船舶等領域市場空間巨大。”陜西斐帛公司總經理劉騰飛表示。
陜西斐帛公司總經理劉騰飛(右一)指導技術工人
在技術研發過程中,他們充分發揮交大“西遷精神”,圍繞高性能復合材料成形增材制造工藝裝備與性能開展研究,探索高性能復合材料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獲核心專利20余件。由于他們研發的材料特殊、性能高、質量輕,滿足了航空航天需求,航天五院便與他們進行合作,進行太空3D打印技術儲備、研發,共同圓滿的完成了本次“太空打印”任務。
“我們的成功也離不開渭南高新區的鼎力相助,在企業孵化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務。高新區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生產用地、人才公寓和辦公空間,解決了我們產業化承載的難題;提供了區級專項研發資金,協助我們策劃申請項目,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協調聯系金融機構、基金公司融資,幫助企業度過了難關;管委會出資推薦我們參加全國各類雙創大賽,參加行業各類推介會,對接聯系應用客戶,讓業界更多了解到我們企業。區上主要領導多次來企業調研,協調解決發展資金、應用市場對接、員工子女就學、往返通勤班車、員工8小時外生活等問題,切實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做好企業,更加堅定了扎根渭南發展的決心”。陜西斐帛公司總經理劉騰飛感慨地說。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打印零件
陜西斐帛公司工人裝配設備
當看到太空3D打印任務成功完成,他們的內心無比激動。面對未來,他們信心滿滿。雖然這項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難度很高,但他們也將會一直堅持下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發當中,讓技術更加成熟,讓產品體系更加完整,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其實,陜西斐帛公司發展歷程只是渭南高新區3D打印產業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有許多和他們一樣的3D打印初創團隊,正在渭南高新區的貼心服務和耐心呵護下快速成長壯大。
渭南高新區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
近年來,高新區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把發展3D打印產業作為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創新型特色產業園的重要舉措,始終把打造一流的產業生態發展環境作為加快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按照“6+1”的3D打印園區化承載模式,“多維度全要素保障”的產業孵化生態保障體系,“3D打印+”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主動將3D打印技術植根當地主導產業,全力構建國內一流的產業發展生態,以“3D打印+”模式展開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棋局”,奮力開啟了“智能制造”的新時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