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牙套、骨骼關節、心臟血管、動漫手辦、珠寶首飾……很難想象,這些生活里常見的東西,很多都可以被3D打印出來。11月28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實驗室,這里擺放著很多用3D技術打印出來的東西,它們被廣泛地用在醫學、航空航天、汽車工業、珠寶展示等各個行業。
據悉,研究院研發了新的3D打印原材料,并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接下來,他們還將在打印工藝、材料研發和軟件數據研發等三方面繼續努力,為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3D打印運用于不同領域
在二樓的實驗室內,桌面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3D打印產品,有微縮模型的建筑、鳥巢,有矯正牙齒的牙套,有運動鞋和鞋墊,有心臟和血管,非常精細。還有專門為航空航天打印的精細配件,不僅結實,而且非常輕。
據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技術主任郝亞暾介紹,他們3D打印主要使用三種材料,分別是線材、光敏樹脂和金屬粉。對應打印出來的產品也各有不同,分別用于不同的領域,有的用在醫學上,比如矯正牙齒、助聽設備,有的用在航空航天和汽車工業上,還有的用在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地方,比如一些動漫手辦,比如牙刷、眼鏡、手機殼等等。
“比如這個心臟,就是使用光敏樹脂打印出來的。”郝亞暾拿著一個心臟模型說,這種材料,比起線材的和金屬粉的要更加精細,硬度可以調節,光澤性好,可以打印牙套等各種物品,在醫療和軍工領域都有應用。
研究院有很多臺3D打印機,大小各異,分別針對不同的耗材,有不同的技術特點。
打印一個筆筒需要18個小時
其實,說起3D打印,普通市民雖有所耳聞,但又覺得跟自己有一定的距離。
郝亞暾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打印一個類似雕塑模型的微縮禮品,首先要對打印的雕塑進行一個三維掃描,然后第二步是建模,第三步是進行成型的制作,第四步再進行噴漆上色即可。
什么是3D打印?郝亞暾介紹,這是一種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各類可粘合材料,通過疊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狀物體的技術。具體來說,就是把一個要打印的物品,從上往下分割成很多層,每一層打印什么都有控制,然后累積起來就成了一個打印好的模型。
隨即,他用一臺線材3D打印機,打印了一個不規則的筆筒。首先,他將線材耗材固定在3D打印機的側面,然后啟動3D打印機,線材經過高溫,變成非常細的液體,慢慢對臺面上的各個點進行打印。被分割成的每一層,都會打出不同的實體,最后拼接起來就是筆筒了。
“打印的建模在計算機里已經完成,把指令發過來,這臺3D打印機就能完美無缺地執行命令,打出那個不規則的筆筒?!焙聛嗞照f,一般來說,打印這個筆筒需要18個小時,但是也能縮減到一半時間,那樣的話,精細程度就會大打折扣了,可能會不符合要求。
此外,在3D打印領域,有一個形象比喻——3D打印出來的產品,就像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用于3D打印的樹脂、金屬、陶瓷等材料,就像是食材,而幫助材料改變性能的改性助劑,則像是鹽和味精等調味料,每一種,都不可或缺。
自主研發3D打印原材料使成本降低
技術負責人朱岳稱,如何研發出更多的新材料,生產制作出更高品質的3D打印產品,是行業內的一大挑戰。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依靠多年積累的科研團隊,和全國的檢測分析中心、全國的標準化委員會,開展了制定標準、性能測試、性能材料的研發等工作。
光敏樹脂是一種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特點是打印精度更高、力學性能更好、彈性硬度均可調節,被廣泛應用在醫學模具、正畸牙套、義齒、珠寶首飾、工藝品等3D打印領域。據悉,由于其高精度要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依賴國際進口,是制約3D打印領域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2019年底,朱岳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出了3D打印用光敏樹脂,使得這種耗材的成本大為降低。
這樣高品質、低成本的光敏樹脂,出爐并不容易,朱岳帶領團隊歷經近兩年時間,從200余種原料中反復試驗篩選,不斷淘汰對比優化,最終確定了12種原料,制備組成了各種顏色、力學性能、型號都有的光敏樹脂。今年5月,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光敏樹脂正式投產上市。
“在不久的將來,3D打印應該像紙張打印一樣普及,不僅是高端制造業領域,大家日常需要的零件、玩具、模型,也都可以自主打印?!痹谥煸缹ξ磥淼钠诖?,3D打印技術將會進入尋常百姓家。而這,也是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的攻關方向。
朱岳稱,下一步,山西增材制造研究院將在以下三個方面繼續加強研發能力:第一是研發材料,第二是打印工藝方面,第三是軟件數據研發。他們將依托3D打印材料研發平臺,在這三個方面繼續發力,為3D打印加入更多、更好的“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