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提出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文件對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產品、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均提出了所需滿足的條件,其中,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現有項目產品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9%和22.5%,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20.5%和23%。
點評:有光伏產業資深投資人表示,行業幾乎每隔2-3年就會有一次技術迭代。光伏電池作為產業鏈中核心環節之一,其最關鍵的指標是電池轉換效率,但提升1%也并非易事。隨著傳統光伏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瓶頸愈發凸顯,國內產業鏈巨頭紛紛大舉投入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其中異質結電池(HJT)最被業內看好,數據顯示,HJT中試線平均量產效率普遍在24%左右,最高效率為25.2%,這一數據未來可能還會達到28%。
愛康科技(002610)首片異質結電池(G1,MBB)試樣生產已下線,電池效率達24.59%,取得試樣量產線光電轉換效率最高記錄。公司第一條進口異質結220MW設備生產線已經試樣量產,第二條260MW國產生產線也已開始安裝設備。
山煤國際(600546)設立合資公司開展10GW高效異質結太陽能產業化一期3GW項目,預計投資金額31.89億元,是國內首家一次性上GW級以上HJT產能的企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