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實現核聚變發電的努力邁出了一大步。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國家點火裝置(NIF)宣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高核聚變產率實驗的結果。一束激光引發的反應釋放出1.3兆焦耳的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具有核燃燒傳播的特征。
達到這一里程碑表明,核聚變實際上離實現發電有多近。最新的研究結果證明了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尤其是激光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事實上,激光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技術發明之一。激光廣泛應用于各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應用領域,包括機械加工、精密外科手術和消費電子產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激光也預示著物理學中一個激動人心的全新篇章:用正能量增益實現受控核聚變。
經過60年的創新,激光現在正在幫助我們開發清潔、密集和高效的燃料,而這反過來又需要通過大規模脫碳能源生產來幫助解決世界能源危機。激光脈沖的峰值功率每十年增加1000倍。
物理學家最近進行了一項核聚變實驗,產生了1500太瓦的電力。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它產生的能源是整個世界在某一特定時刻所消耗能源的4到5倍。換句話說,我們已經能夠生產大量的能源。現在我們還需要產生大量的能量來抵消驅動點燃激光所消耗的能量。
除了激光,在目標方面也有相當大的進步。最近使用的納米結構目標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激光能量和燃料點火。這只是幾年的事情,但在這里,技術創新也在急劇上升,每年都有巨大的進步。
面對這樣的進步,你可能會想,是什么仍然阻礙我們將商業聚變變成現實。
目前仍存在兩個重大挑戰:首先,我們需要將各部分整合在一起,創建一個完整的流程,滿足所有物理和技術經濟需求。其次,我們需要私人和公共資源的可持續投資水平來實現這一目標。總的來說,核聚變領域的資金嚴重不足。考慮到核聚變的潛力,尤其是與其他能源技術相比,這令人震驚。
2020年,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用于核聚變研究和開發的資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已經有無數杰出的科學家在這個領域工作,還有渴望進入這個領域的學生。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和學生相信受控核聚變的力量和潛力。國家應該為他們的工作提供財政支持,使這一愿景成為現實。
現在需要的是擴大公共和私人投資,以公平對待眼前的機會。這類投資可能有較長的時間跨度,但其最終影響是無法比擬的。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十年,凈能源收益是可以實現的;在早期原型的基礎上,商業化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但這樣的時間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金和資源的可獲得性。相當多的投資被分配到可替代能源——風能、太陽能等——但聚變必須在全球能源等式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們接近關鍵的突破時刻時尤其如此。
如果激光驅動的核聚變得到完善和商業化,它有潛力成為首選的能源,取代許多現有的、不太理想的能源。這是因為,如果核聚變處理得當,它所提供的能源在同等程度上都是清潔、安全、廉價的。聚變發電廠最終將取代大多數傳統發電廠和相關的大型能源基礎設施,這些設施目前仍占主導地位。將不再需要煤和天然氣。
正在進行的核聚變過程優化,將帶來更高的產量和更低的成本,保證能源生產的價格遠低于目前的價格點。在極限狀態下,這相當于一種無限能量的來源。有了無限的能量,那么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可以想象通過減少我們在過去150年里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逆轉氣候變化。
在核聚變技術支持下的未來,可以利用能源淡化海水,創造無限的水資源,這將對干旱和沙漠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總而言之,核聚變能讓社會變得更好,保持可持續和清潔,而不是依賴破壞性、骯臟的能源和相關基礎設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