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創業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目前已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致力于成為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企業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變成網絡互聯中的節點,互聯互通各種資源,打造共創共贏新平臺,實現攸關各方的共贏增值。
前不久,海爾又牽頭制定一項國家標準,但這次不是家電領域,而是3D打印。從21年前率先將3D打印技術應用到家電領域,到如今搭建服務平臺,探索3D打印技術與個性化定制的結合,海爾在3D打印領域走在了行業前端。
海爾牽頭制定中國3D打印云服務平臺標準
海爾牽頭制定的首個3D打印云服務平臺國家標準——《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云服務平臺模式規范》正式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立項公布,將用以規范3D打印技術云服務平臺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促進該領域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3D打印設備
其實,早在1995年,海爾就率先在中國家電行業利用3D打印技術直接制作零部件模型,為家電新產品研發提供服務。3D打印技術能夠有效地縮短新產品研發周期達,降低研發成本,而且大大提高研發的成功率。
3D打印產品模型
3D打印遇上家電產品個性化定制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加快探索將3D打印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2012年底海爾成立了專門的3D打印團隊。2014年,搭建完成國內首個面向高端家居家電產品的3D打印個性化定制云服務平臺:天馬行空網。
在青島市自主創新重大專項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資金支持下,還搭建完成了3D打印微工廠,目前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工業級3D打印機4臺,打印材料涵蓋金屬、光敏樹脂、尼龍等,為集團內外用戶提供產品研發和個性化定制服務支持。
海爾全球首發3D打印專屬定制空調
近幾年,海爾在家電3D打印上的探索也備受矚目:2015年3月,海爾在上海家博會上率先推出了全球首臺3D打印壁掛式空調;2015年9月,國際家電展(IFA)上海爾又推出3D打印柜式空調,首次實現了功能和結構打印。將3D打印技術在家電上的應用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上海家博會上展出的3D打印壁掛式空調
用戶可以自由選擇空調的顏色、款式、性能、結構等,甚至把自己的喜好等個性化元素打印到空調上,比如姓名、照片等打印到空調外殼上。
德國IFA上展出的3D打印柜式空調
如今,隨著3D打印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3D打印的定制服務平臺也越來越多,這些平臺由于能夠滿足用戶對產品及服務個性化、高端化、定制化的需求,因而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存在無序競爭、缺乏行業標準規范等問題,這也是海爾提出制定國家標準的原因。而海爾提交的另一項3D打印相關標準,預計下半年將有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