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資本市場

    馬新強繼續“掌舵” 華工科技 3.0時代加速破解體制難點創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17-07-10 我要評論(0 )   

    一個創新體制運營的國企將繼續演繹其故事。  6月29日,華工科技F10個股資料發布董事會公告,公司七屆一次董事會選舉馬新強連任

     一個創新體制運營的國企將繼續演繹其故事。
     
      6月29日,華工科技F10個股資料發布董事會公告,公司七屆一次董事會選舉馬新強連任董事長,并兼任總裁。其將繼續掌舵華工科技,在體制方面繼續創新,打破大型國企固有的體制瓶頸。
     
      馬新強是國內早期高校成果產業化的先鋒人物,在業內一直以履歷豐富、低調凌厲而著稱。28歲時,馬新強主動請纓擔任瀕臨倒閉的校辦企業華工高理(現為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總經理,一年后實現扭虧增盈,現在已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制造商。
     
      32歲時,馬新強出任華工激光(現為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總經理,主導改制,將高校實驗室成果推向市場,至今華工激光仍是中國激光加工產業的一面旗幟。
     
      而華工科技成立不久,馬新強推進公司上市、跨國收購,35歲成為國內上市公司最年輕的總裁,在他的帶領下,華工科技從一家年銷售額不足8000萬元的校辦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業務拓展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激光先進制造裝備、光通信器件、傳感器,這些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產品,華工科技綜合實力位居國內前列,2016年,華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3億,較上年增長26%,凈利潤增長52%。
     
      “我們渴望的高速增長還沒到來,如何發揮多年來積累的優勢,我們迫切需要高效、有力的執行”,華工科技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劉含樹坦言。企業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作為老牌的國有上市公司,受體制所囿,如何激發人的活力,不斷迸發創新火花是華工科技一直在探索的課題。2016年,在馬新強支持與推進下,華工科技開始在部分核心企業嘗試精準激勵,通過“虛擬股權”、“創客與產品線模式”激發了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開端與成效,僅有6名成員的某創客中心,合同額同比增長逾110%。
     
      “未來三年,我們的重心就是賦能。華工科技1.0時代,我們完成了從校園文化向企業文化的轉變;2.0時代,依托激光技術、傳感器技術,確立了國內行業標桿地位;3.0時代,作為智能制造關鍵產品與方案的提供商,我們要通過激發人的活力,實現質的躍升,奠定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馬新強說,激發各層級員工活力,將要我做變成我要做,使執行力真正打造成公司核心競爭力。
     
      圍繞“賦能”,華工科技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組織架構上,減少管理層級,使之更扁平化,并通過信息化推進,幫助公司實現數據化管理、數字化運營,提高管理效率和客戶響應速度;二是以業績為導向,管理下沉,進一步通過薪酬變革、“創客與產品線”模式等機制創新激發經營主體干部與員工活力,同時加大對各級管理層的要求和考核,讓真正有價值有貢獻的人得到更大的發展與回報;三是為營銷“賦能”,塑造“狼性”營銷團隊。
     
      “特別是我們的國際業務,現在占到了公司銷售的20%,我希望三年后要占到35%以上,現在一帶一路給我們提供了機遇,”馬新強透露,目前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東等市場,華工科技已有重要突破,截至今年5月,公司國際銷售同比增長近147%。
     
      在戰略層面上,馬新強透露,華工科技獎通過前瞻性并購、合作,完善“智能制造”產業鏈布局,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創新鏈,精準投入戰略資源,挖掘各業務板塊更多的潛力和合力。
     
      據了解,華工科技目前各業務板塊發展勢頭良好。,截至今年5月,華工激光國際大訂單同比增長100%以上。而傳感器產業方面,華工科技圍繞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車兩大應用方向,重點研發了PWM控制器和PM2.5傳感器等高附加值產品,目前已在上汽、江淮實現量產,規模、凈利潤大幅提升。
     
      在高端光模塊激光器的芯片方面,華工科技光通信器件產業運營主體在成都設立研究所,有望實現芯片領域的重大突破,提升前端技術實力和產品能力。這一領域的市場空間可期。據悉,目前,中國已敲定5G路線圖,并計劃在2019年實現5G網絡預商用,5-7年內5G基礎建設總支出達18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5G將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
     
      2016年底,華工科技還已進入醫療裝備及健康服務產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著手質子放療裝備研發,“質子重離子研發制造及診療中心”項目已簽約落戶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預計今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打造成全國示范性“質子、重離子診療中心。
     
      “我們今年還將募集18億推進激光精密微納加工智能裝備產業化項目、基于激光機器人系統的智能工廠項目、物聯網用新型傳感器產業化項目、智能終端產業項目建設,項目投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助推華工科技快速發展”,馬新強如此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