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2月29日),英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諾激光)將迎來創業板IPO的上會審核大考,能否順利上市在此一搏。
《壹財信》梳理其招股書發現,英諾激光在報告期內的境外銷售收入下降,多家境外子公司出現虧損;此外,前后兩版招股書以及和合作伙伴的購銷數據都存在"打架"的問題。
境外收入下滑
海外公司虧損
英諾激光是國內領先的專注于微加工領域的激光器生產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微加工激光器和定制激光模組。
據招股書,英諾激光2017年至2020年1-6月實現營收分別為24,909.84萬元、29,114.76萬元、35,936.98萬元、13,342.51萬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263.36萬元、6,216.45萬元、7,176.46萬元、1,550.91萬元。
此外,英諾激光作為全球少數的同時具有納秒、亞納秒、皮秒、飛秒級微加工激光器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的生產廠商,還是全球少數實現工業深紫外納秒激光器批量供應的生產商之一。
英諾激光在招股書中對于全球市場還特別提到:近年來,由于全球激光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全球激光器銷售額從2013年的89.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47.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8.62%;在飛機、汽車等制造業對激光加工需求不斷增長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2020年全球激光器收入將繼續以約10%的速度增長;此外,在通信與光存儲、醫療美容、儀器及傳感器等方面,激光器產品也在逐漸滲透。
但是,英諾激光的境外業務卻并非如此,報告期內境外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3,415.64萬元、3,890.54萬元、3,031.53萬元和1,091.09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71%、13.41%、8.55%和8.40%,英諾激光的境外銷售占比持續下滑,自2019年起還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
在全球市場規模增長的情況下,英諾激光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卻持續下降,對此雖然英諾激光卻并未解釋,再加上疫情和國際貿易爭端的影響,英諾激光的海外市場或存在風險。
除了境外銷售占比下降、收入下滑以外,英諾激光的多家境外子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1-6月凈利潤也出現了虧損。
截至12月18日招股書簽署日,英諾激光擁有8家控股子公司,1家分公司。其中奧科激光有限公司(下稱:奧科激光)和ADVANCED OPTOWAVE CORPORATION(下稱:AOC)為境外子公司,英諾激光100%持股份。
同時,AOC擁有2家子公司,分別是MICRO PHOTO ACOUSTICS INC(下稱:MPA)和NU OPTO INC(下稱:NU OPTO),AOC持有上述兩家公司股份為60%和79%,該兩家公司注冊地也在國外。
奧科激光2012年2月24日成立于香港,主要業務為貿易及投資,目前從事的實際業務較少,未來擬定位為公司境外銷售的平臺之一。2019年和2020年1-6月份奧科激光凈利潤虧損金額分別為2.94萬元、0.35萬元。
AOC于2007年3月在美國紐約成立,其主要業務激光器的研發、生產、銷售,是英諾激光的境外生產經營基地。2019年和2020年1-6月AOC凈利潤分別為-265.41萬元、-550.72萬元。
作為海外研產銷一體的生產基地,對于AOC在2019年和2020年1-6月凈利潤出現虧損的原因,英諾激光表示:公司產能逐步轉移至國內,AOC產量和銷售收入減少,而其承擔研發功能較多,研發投入加大,同時房租、折舊、攤銷等費用相對剛性,導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AOC的子公司MPA在2019年和2020年1-6月也出現虧損,凈利潤分別為-35.91萬元、- 13.89萬元。只有NU OPTO INC同期凈利潤則實現盈利,凈利潤為257.93萬元和228.73萬元。
兩版招股書打架
購銷數據有出入
相比上述問題,英諾激光招股書上會稿多處數據與多份公開資料披露的數據"打架",更值得關注。
兩版招股書數據不一致。2019年6月英諾激光曾遞交過創業板招股書,該版招股書與此次的科創板招股書上會稿相比,科創板招股書中的2017年振鏡單價竟莫名少了2.26元,2018年此產品單價相同;此外,2017年、2018年電費還分別多出了12.79萬元和12萬元。
(截圖來自2019年創業板招股書)
(截圖來自2020年科創板招股書)
英諾激光除了自身的兩版招股書數據出現差異外,招股書中披露的客戶銷售數據與其客戶公開披露的數據也無法匹配。
據科創板招股書上會稿,2017年英諾激光向第五大客戶帝爾激光銷售產品金額為958.74萬元。
雖然帝爾激光在2017年財報中未披露其前五大供應商的名稱,但從其采購數據來看,帝爾激光的前五大供應商中沒有一個與英諾激光相匹配,最接近的第三大供應商也有數十萬元的差異。
(截圖來自英諾激光招股書上會稿)
(截圖為帝爾激光2017年財報)
同類問題,在英諾激光對供應商的采購數據中也同樣存在。
據招股書上會稿,英諾激光2017年至2019年向福晶科技采購晶體、鏡片,采購金額分別為2,056.65萬元、3,024.60萬元、2,076.50萬元。
同樣,福晶科技的2017年至2019年財報也未披露前五大客戶的名稱,其銷售數據與上述采購額最為相近的分別為當年的第四名客戶、第二名客戶、第四名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2,015.65萬元、3,086.61萬元、2,227.75萬元。與英諾激光招股書披露對應的數據相比,2017年少了41萬元,2018年、2019年分別多出62.01萬元和151.25萬元。
此外,2019年,英諾激光還向常州碩果機械有限公司(下稱:碩果機械)采購機械構件,采購金額為229.08萬元。
企信網顯示,碩果機械成立于2011年11月,注冊資本為3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闞乃坤,劉悅、闞乃坤各自持有企業50%的股份。
而據該企業2019年工商年報數據顯示,當年企業營業總收入和主營業務收入皆為220.04元,該數據比英諾激光向其采購的數據少9.04萬元。因此即使英諾激光是碩果機械的唯一客戶,數據也無法匹配。
英諾激光自身的兩版招股書,以及與客戶、供應商之間出現的供銷數據打架問題,個中到底是何原因,或應給予解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