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制造業表現尤為突出,全年增速達到3.4%,預計將連續第11年居世界第一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沖擊下,中國制造業依然表現出強勁韌性。但機遇與挑戰并存,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應用與發展,成為“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新動力,中國制造業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數字經濟賦予制造業新機遇
盡管2020年年初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驟降13.5%,但自3月份以來,中國工業增速一路向上,劃出一條深“V”反彈曲線,成為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特別是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在增強,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加快恢復。
數據顯示,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4.3、3.8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速達6.6%。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評價:“觀察產業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步伐正在加快,主要是適應需求,加大研發銷售,促進與服務業的融合。中國的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還會迸發出新的潛力。”
業界普遍認為,新潛力、新機遇蘊藏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科技迭代激發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快速發展,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應用與發展,成為“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這意味著在2020年已經建成全世界最大規模和最高水準5G SA網絡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在5G和人工智能的驅動下迎來數字經濟的爆發性增長,加快邁入40萬億元規模的新里程。”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姚信威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姚信威說,相信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范圍內最火熱的人工智能試驗田。中國制造將在智慧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和智能數據服務等領域形成工業新業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貢獻中國產品、中國經驗、中國標準和中國元素。
創新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2021年是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之年。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強調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姚信威說:“不斷穩固和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不僅是應對疫情和保護主義沖擊的短期需要,更是增強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長期戰略需求。”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優客工場創始人兼董事長毛大慶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企業在科技創新中起到主體作用,領軍企業應當組建創新聯合體,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打不垮的競爭力。
在毛大慶看來,以優客工場為代表的平臺類企業天然具有轉型成為創新聯合體的基因,通過從硬件、軟件方面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與服務,促進先進的技術、商業模式等有機結合,提供更本地化的智能工作解決方案,更好地整合中國的新興技術,提升辦公和空間運營效率,積極培育和孵化以技術驅動為引領的各類創新型項目、戰略型項目,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