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我國首次牽頭制定激光雷達國際標準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2022-07-15 我要評論(0 )   

    汽車領域是傳感器最重要的應用市場之一,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傳感器市場中,汽車領域占比達到32.3%,其次是消費電子占比17.7%。然而車規級傳感器參數、穩...

    汽車領域是傳感器最重要的應用市場之一,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傳感器市場中,汽車領域占比達到32.3%,其次是消費電子占比17.7%。

    然而車規級傳感器參數、穩定性等標準要求高,產業鏈成熟,國產傳感器想要替代困難重重,根據《中國傳感器發展藍皮書》顯示,我國國產汽車傳感器占比僅有2%左右,絕大部分汽車傳感器產值被國外企業瓜分。

    近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文,我國將參與3項汽車雷達ISO國際標準的建設,其中,激光雷達ISO國際標準將是我國首個牽頭主導的汽車雷達傳感器標準。

    激光雷達是未來10年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最熱門的環境感知傳感器,預測2025年產值將達1066億,我國涌現出禾賽科技、華為、速騰聚創、大疆覽沃、鐳神智能等一批優秀的廠商,正在重塑這條千億賽道,制定中國標準!

    我國首次牽頭汽車雷達領域全球標準建設!中國專家擔任組長!

    近日(6月15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公示,宣布我國將牽頭/聯合牽頭參與3項汽車雷達ISO國際標準,并已通過PWI(預研)投票,正式立項。這是我國首次牽頭/聯合牽頭汽車雷達領域的ISO國際標準項目。

    3項標準分別為ISO/PWI 13228《道路車輛 激光雷達試驗方法》(Road vehicles–Test method for automotive LiDAR)、ISO/PWI 13389 《道路車輛 毫米波雷達探測性能試驗方法》(Road vehicles–Test method for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millimeter-wave radar)、ISO/PWI 13377《道路車輛 毫米波雷達干擾協同指南》(Road vehicles–Guidelines for cooperativ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f automotive millimeter-wave radar)。

    ▲ISO標準AHG3線上會議

    3項標準的提案均由中國提出,此前,來自中國、德國、法國、芬蘭、日本、瑞典、比利時的30余位專家參與了線上會議,并初步達成以中國提案為基礎完善標準框架的共識

    ▲車載激光雷達ISO國際標準語言工作組情況(來源:ISO官網)

    其中,激光雷達標準ISO/PWI 13228 方面,由我國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專家擔任車載激光雷達ISO國際標準預研工作組(ISO/TC22/SC32/AHG1)組長職,另一家全球激光雷達巨頭法雷奧(德國)專家、中汽中心專家擔任副組長職務,此外電裝、博世、索尼、日產、雷諾、采埃孚、華為、楚航等多個國際、國內領先企業參與其中,共同推進激光雷達國際標準的制定。

    此前,ISO/TC22/SC32 的 29 個成員國家投票通過成立 AHG1 工作組的議案。

    中國牽頭制定車載激光雷達ISO標準有什么影響?

    ISO 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簡稱,1947年成立,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現有164個會員國,是全球工商業國際標準最重要的建立機構之一。

    ISO如今下設 249 個技術委員會(TC),與汽車工業領域直接相關的技術委員會為 TC22 (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SC32 是車輛電氣、電子部件及通用系統分技術委員會,工作范圍涉及電子、電氣系統及部件的典型技術規范等。

    我國首次牽頭參與車載激光雷達、車載毫米波雷達的ISO標準建設,意味著我國參與了該領域的全球標準建立,將對我國企業進入相關產業,建立完善的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產業鏈,奠定重要基礎。

    這方面,可以參考我國華為、中興等企業參與4G、5G通信標準的制定,對于我國通信產業的影響。更關鍵的是,汽車產業是國家支柱性產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對未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常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參與制定標準,是我國企業在全球領域里具備話語權的重要體現。

    中國激光雷達廠商的強悍實力,已具備全球競爭力!

    本次標準制定中,我國牽頭車載激光雷達標準的建設,并且中國激光雷達領軍企業禾賽科技擔任工作組組長,這與我國企業在激光雷達領域的實力離不開關系。

    市場份額是企業實力的最好體現。根據市場咨詢公司Yole發布的《LiDAR for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2021》顯示,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中國企業市場份額進入頭部廠商排名的有:速騰聚創(Robosense,10%)、大疆覽沃(Livox,7%)、華為(Huawei,3%)、禾賽科技(Hesai,3%)。

    中國廠商合計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23%份額,是全球激光雷達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中國入圍企業多達4家,也是全球各國進入激光雷達頭部領域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相關激光雷達企業介紹,可以參看《全球激光雷達實力排名出爐!華為等多家中國企業上榜》內容。

    根據Yole的激光雷達總體市場份額數據,2018-2020 年期間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主要集中于測繪(Trimble,HexagonAB,Topcon)、工業(SickAG)等傳統領域的激光雷達廠商手中,其中Velodyne和Waymo呈逐年下降趨勢,Valeo 和國內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逐步上升,而其他諸多廠商市占率較低,逐步退出市場。

    在激光雷達領域,速騰聚創、大疆覽沃、華為、禾賽科技等企業,已經具備與法雷奧、電裝公司、大陸集團等全球巨頭競爭的實力!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重要賽道

    如果問這幾年,傳感器領域最熱門的賽道有哪些?那么,MEMS和激光雷達肯定在回答里面。

    目前,全球智能駕駛需求旺盛,智能駕駛分為感知、決策、控制三大核心環節。激光雷達綜合性能最優,是智能駕駛感知層面硬件之首。

    根據前瞻研究院,從可靠度、行人判別、夜間模式、惡劣天氣環境、細節分辨、探測距離等方面來對比,激光雷達是三種環境傳感器中綜合性能最好的一種,而且,其產品優勢將隨著消費與智能駕駛需求提升而愈發凸顯。

    根據Yole 的預測,2026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將達到57億美元,其中車載激光雷達當前市場將達到23億美元,年符合增長率達94%!

    根據著名市場咨詢機構Frost&Sullivan預測,2025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美元。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35億美元,2019-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80.9%。2025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3.1億美元,較2019年實現63.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中ADAS與無人駕駛領域的激光雷達合計市場規模超過20億美元。

    國內證券研究公司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將于2021至2023年密集上市,2025年全球前裝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66億元。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保守情況下估計2025年國內僅ADAS領域的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9億美元,樂觀情況下則有望達到45億美元。

    在2021年——激光雷達量產元年,我國激光雷達企業共發生66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了56億元。

    數據來源:天眼查

    未來5年,激光雷達仍然是傳感器領域里,增長最迅速的賽道之一。各家研究機構均對激光雷達,尤其是車載激光雷達給出了高成長率預測,但最終市場成長規模仍有差別。

    中國企業在已在車載激光雷達賽道具備全球競爭力,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結語

    激光雷達等領域,是我國少數牽頭參與全球標準建設的傳感器領域。究其原因,是中國企業在許多傳感器領域的市場份額不足,實力太弱,參與不了標準的制定。

    然而在激光雷達、MEMS聲學傳感器、紅外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等領域,正有一批如禾賽科技、速騰聚創、歌爾、瑞聲科技、敏聲股份、高德紅外、睿創微納、韋爾股份、格科微、思特威等優秀的企業,逐漸掌握行業話語權。

    隨著禾賽科技、華為、速騰聚創、大疆覽沃、鐳神智能、北醒光子等國產激光雷達廠商的崛起,正在全球范圍內重塑這條千億賽道,制定中國標準!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雷達行業分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