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2025年度中國品牌價值500強榜單在深圳發布,品牌總價值突破2萬億美元

    激光制造網 來源:深圳工業總會2025-05-12 我要評論(0 )   

    導讀5月9日下午舉行的第九屆“深圳(灣區)國際品牌周”主場活動——2025粵港澳大灣區質量品牌高峰論壇上,每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布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的國際...

    導讀

    5月9日下午舉行的第九屆“深圳(灣區)國際品牌周”主場活動——2025粵港澳大灣區質量品牌高峰論壇上,每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布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的國際著名品牌價值評估咨詢機構Brand Finance,聯合深圳工業總會獨家發布了“2025中國品牌價值500強”中英文榜單

    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每年會對全球數千個知名品牌進行評估,并在每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年會上發布新一年的“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報告”,在國際上具高度權威性。

    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共有109個品牌上榜,深圳入榜的34品牌中有17個“深圳知名品牌”和13個“國際信譽品牌”。榜單前十的深圳品牌有騰訊、中國平安。

    報告顯示,中國500強品牌總價值同比增長3%,達到2萬億美元,展現出中國品牌在全球競爭中的強勁韌性與創新活力。

    頭部品牌領跑,科技與能源企業表現亮眼

    短視頻平臺抖音以1058億美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兩年蟬聯榜首,同比增長26%,其全球化布局與內容生態創新持續釋放商業潛力。國家電網憑借綠色轉型與數字化升級戰略,品牌價值躍升20%至856億美元,首次超越中國工商銀行(791億美元)躋身第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穩居前十,其中中國銀行以26.5%的增速成為銀行業增長最快品牌。

    騰訊品牌價值增長22%,達到440億美元,今年排名第九,繼續保持中國科技行業的領先品牌。其品牌強度得分為83.5,反映了其在金融科技、企業服務、游戲和人工智能驅動廣告等領域的創新推動下的用戶信任度。

    微信以95.2分位列第3。根據2024年底的數據,其視頻號日活躍用戶接近6億,小程序GMV同比增長192%,進一步彰顯了其商業化潛力的持續釋放。

    科技領域,華為(319億美元)、臺積電(342億美元)等企業在半導體與電子行業持續領跑,臺積電品牌價值飆升37%。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140億美元)以16%的增速領跑汽車板塊,彰顯中國在綠色出行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區域經濟協同

    京津冀與大灣區貢獻超六成價值

    從區域分布看,京津冀地區以9759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占全國總價值的49%,銀行業、工程與媒體文化行業為其核心驅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在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領域持續發力,其總品牌價值高達4003億美元,占中國500強品牌價值總額的20%。其中,大灣區憑借媒體文化(總品牌價值877億美元)、保險(總品牌價值684億美元)以及電子(總品牌價值653億美元)等行業的卓越表現,展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與品牌競爭力。此外,大灣區還孕育了眾多優秀品牌,主要集中在電子(16個品牌),房地產(15個品牌)和銀行(11個品牌)等行業。

    長江經濟帶則以烈酒產業為特色,11個烈酒品牌貢獻1051億美元價值,茅臺(584億美元)穩居中國烈酒品牌之首。


    行業分化顯著:

    科技、航空高速增長,地產、服飾承壓

    科技、航空與軟飲料成為增長最快行業。科技行業新增2個品牌,總價值激增279%;航空業品牌價值增長40%,中國南航以47.9%的增速成為行業標桿。服飾行業則面臨挑戰,上榜品牌減少3個,總價值普遍下滑,周大福(42億美元)仍以黃金珠寶的文化認同穩居行業第一。房地產行業受庫存壓力與需求低迷影響,總價值下降34%,萬達集團逆勢增長12%,憑借商業地產模式實現突圍。


    可持續發展成品牌價值新引擎

    國家電網以綠色創新引領行業,推出國內首款無六氟化硫高壓斷路器,助力“雙碳”目標。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在低碳技術研發中表現突出,推動中國品牌在全球ESG領域影響力提升。



    Brand Finance

    2025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名單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