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產業化短板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分析數據顯示,當前世界激光產業的發展按區域可劃分為美國、歐洲、日本及太平洋地區。市場份額美國約占55%,歐洲約占22%,日本及太平洋地區約占23%。
在應用方面,德國在激光材料加工設備方面占明顯優勢,美國在激光醫療及激光檢測方面領先在前,日本則在光電子技術方面占首位。
在技術方面,500瓦以下的中、小功率激光器則是美國更占優勢,500瓦以上用于材料加工的高功率激光器是德國占優勢,而小功率的半導體激光器則是日本占優勢,占世界市場的70%以上。美國、日本、德國三個國家激光產業的發展代表了當今世界激光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發達國家為了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中占據世界信息技術制高點,紛紛加緊實施激光產業發展計劃,如美國的“激光核聚變計劃”、德國的“激光2001行動計劃”、英國的“阿維爾計劃”和日本的“激光研究五年計劃”等。
我國激光產業在機床、數控技術和激光工藝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高功率軸快流CO2激光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功率在1000瓦到4000瓦左右,性能水平相當,在更高功率方面則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設備中的核心部件如激光器,特別是高端產品以及先進的數控系統、外光路的激光頭(如焊接頭、切割頭)和鏡片等除極少數企業能自主生產外,主要配套產品和激光精密微細加工設備基本依賴進口。
從技術層面看,我國激光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缺乏重大創新的自主知識產權,高端、高智能化和高自動化的產品缺乏,缺乏核心競爭力。另一個差距是在工業水平上,具體表現在產品質量較差,在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與德國等國家差距較大。
從產業發展來看,我國激光產業不僅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同時由于技術研發過度依賴于科研院所,與企業脫節,又缺乏中試環節,許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的能力差,許多有市場前景的成果停留在實驗室的樣機階段,無法實現產業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激光行業研究員章誦蘭指出,激光產業涉及多類學科,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較高的科技含量對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應用開發能力的要求也較高,此外,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才是推動我國激光技術和激光產業的快速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