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歐盟再調查華為中興意在4G市場份額

    星之球激光 來源:金融界2013-06-14 我要評論(0 )   

    5 月中旬,歐盟針對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中興通訊再度啟動雙反調查,不僅觸及到相關公司的利益,也被視作對整個中國商業體系的挑戰。 這種非常規舉措已經引起中國政府注...

            5月中旬,歐盟針對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中興通訊再度啟動“雙反”調查,不僅觸及到相關公司的利益,也被視作對整個中國商業體系的挑戰。

      這種非常規舉措已經引起中國政府注意,中國商務部已表態稱,如果歐盟執意啟動該調查,中國會采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對此,中國可以發起反擊的層面和領域有很多,但在中興華為處身的電信領域,保持開放公平的態度而不是簡單采取報復性制裁,或許是更恰當的應對之道。

      根據歐盟的相關條款,通常此類“雙反”調查是由歐盟內企業發起投訴,但這一次,沒有任何企業愿意成為訴訟主體,而是歐盟承擔起“主動發起人”角色。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和西門子都以緘默態度回避,愛立信更是明確表示,“不支持歐盟的此項動議,愛立信是自由貿易的強烈支持者,我們不贊同此類單邊措施。”

      歐盟執意此番調查的真正意圖,在于限制華為和中興在歐擴張,并在中國電信設備即將從3G4G大規模升級的機會市場中,幫助歐洲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比如歐盟官員曾提出,中國電信市場給歐盟30%份額,可避免歐盟針對中國企業進行“雙反”調查。

      但這一思維,不符合市場原則,且在試圖幫助歐洲電信企業上,也可能是“好心辦壞事”——如果中國政府反擊歐盟調查措施,或將導致歐洲企業在中國獲得商業機會更加減少。相對于歐洲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商業活動,更因其國有企業的身份,而容易受中國政府的意見左右。

      這也是各家歐洲電信設備巨頭保持沉默甚至與歐盟“唱反調”的重要原因。

      同時,反觀中國4G標準的落地,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龐大的商業采購,也需要中國運營商乃至中國政府更加注重自身對整個產業鏈的正向作用。

      要獲得更為廣泛的參與效應,就應當予以公平的商業機會,給所有電信設備提供商,要獲得國際化的推動力,也必須予以國際電信設備商以合適的市場份額——只有當電信設備商在TD-LTE上的投入產出比形成正循環,才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推動TD-LTE的發展。

      當前,TD-LTE仍面臨和TD-SCDMA(中國主導的3G標準)類似的窘境:吶喊者多,參與者少。截至4月底,全球商用TD-LTE網絡,大大小小都算上,只有17個,總用戶數量不到300萬人,而與此同時,FDD-LTE用戶在5月份已經超過1億人,并在70個國家部署了172張網絡,預計到年底將擁有超過250張網絡。

      416日,中國移動內部召開的“TD-LTE招標動員大會”上,提出“三個不希望、三個希望”,即“不希望TD-LTE全球只有中國一家運營,而希望成為全球運營商的選擇”,“不希望TD-LTE只有少數設備廠商支持,而希望形成全球多廠商參與的有效競爭格局”,“不希望TD-LTE成本、技術和性能等無法與FDD對比,成為我們發展的瓶頸,而希望和FDD旗鼓相當”。

      中國移動的三個希望,表明中國移動乃至整個中國通信行業政策制定部門,都非常清楚:如果只有中國電信設備商成為TD-LTE建設的主體力量,那么在全球范圍看,其結果對于TD-LTE的發展,必然是災難性的。

      從國家利益的高度出發,而非一時采購成本考慮,才有可能在下一代移動通信全球化競爭中,獲得屬于中國的競爭力。

      也只有進行更為廣泛的采購,而不是被民族情緒裹挾,才可能真正實現全球范圍內推動TD-LTE產業鏈發展的戰略目標。

      正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所說,中歐雙方政府應為推動雙方業界的溝通與合作創造條件,而不是阻礙和限制。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