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激光技術或成國產電視業最后的契機

    星之球科技 來源:賽迪網2013-12-30 我要評論(0 )   

    12月30日消息,套用一句體育界流行的術語來形容我國電視產業,那么可以說我國是電視大國,卻不是電視強國。雖然有世界上最多的家庭人口和對各類電視節目來者不拒的觀眾...

     12月30日消息,套用一句體育界流行的術語來形容我國電視產業,那么可以說我國是電視大國,卻不是電視強國。雖然有世界上最多的家庭人口和對各類電視節目來者不拒的觀眾,但制造電視的核心技術從來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CRT時代姑且不論,即使到了液晶電視時代,國內電視制造企業依然扮演著組裝者角色,不僅沒有“芯”,甚至“臉”都沒有—每次當我們有京東方這類企業以為打破了日韓在液晶方面的壟斷時,才突然發現對方又推出新世代產品線,抬高了游戲門檻。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多種多樣,不過起步太晚、差距太大是主因。畢竟,核心技術和原材料供應都掌握在別人手上,要參與這個游戲,只能按照別人定好的規則和路線來玩。不過,這種一邊倒的狀況有望在“第四代電視”發展階段實現徹底改觀。

     

      所謂“第四代電視”,是指以激光和OLED技術為代表的新型電視。業界普遍承認,在新技術、尤其是激光技術上,國內企業與國際電視巨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由于技術路徑形態的開放,給每個企業都帶來了平等的創新機會。

     

      不久前,環球華影推出100吋“炫幕”激光電視,就是國內企業在這個領域實現突破的例證。其實,激光電視并不是全新產物,但如何將技術創新有效轉化為實際應用卻一直是個大難題。傳統激光電視利用半導體泵浦固態激光工作物質,產生紅、綠、藍三種波長的連續激光作為彩色激光電視的光源,通過電視信號控制三基色激光掃描圖像。理論上可行,但因成本高昂,完全不具備量產的意義。而“炫幕”激光電視則獨辟蹊徑,以ALPD(先進的激光熒光粉顯示)自有技術創新,通過“雙冷”技術方案,從一條截然不同的新路徑實現了突破。

     

      所謂“雙冷”是指冷光源+冷屏,即采用冷光純色激光光源,穿過旋轉熒光輪激發三原色,再通過棱鏡控制反射到專用鱗狀玄烏冷屏,最終自然反射入人眼。由于100吋屏幕無需加電,因此可以達到無頻閃、零輻射的技術指標,且色域寬闊,顯示色彩還原度高。據測算,“炫幕”激光電視色域覆蓋達到人眼的90%以上,遠遠超過液晶電視的62%,基本可以達到真實色彩的效果。

     

      從樂觀角度來看,“第四代電視”將令國產電視廠商迎來全新的機遇。從悲觀角度來說,這或許是留給我國電視產業最后的契機了。是維持現狀繼續代工組裝下去,還是通過技術創新一舉改變命運,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生存命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