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紅外安防監控產業也要“智能”一把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天安網2014-08-12 我要評論(0 )   

    隨著安防監控逐漸成為社會需求關注的熱點,安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國內安防市場規模也在新世紀以后逐漸壯大,用戶對安防產品的功能要求也發生了變...

      隨著安防監控逐漸成為社會需求關注的熱點,安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國內安防市場規模也在新世紀以后逐漸壯大,用戶對安防產品的功能要求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僅可見光監控不能再滿足人們的監控要求,夜間無光監控是現在監控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在過去的視頻監控系統工程中,很少應用到紅外燈,而現在人們對電視監控系統工程的要求愈來愈規范、愈來愈高,對重要的場所就自然要求做到24小時連續監控了,紅外線在夜間監視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不僅在金庫、油庫、軍械庫、圖書文獻庫、文物部門、監獄等重要部門采用,而且也在一般監控系統中也被采用,甚至居民區電視監控工程也應用了紅外線攝像機。

      一、紅外技術在安防監控中的應用

      紅外技術在1800年被英國天文學家Herschel發現之后,就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利用在各種場合的研究中,其中主動紅外攝像技術在安防監控中的應用經過近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技術上都較為成熟,歸納起來有三種方式。

      第一,鹵素燈:鹵素燈的發光功率非常強大,當然耗電量以及發熱也會相對比較大,成本比較高,它的致命缺點是體積大、散熱不充分,壽命非常短,一般都在一千小時以內,而且紅暴現象特別嚴重,故不適合用于民用夜視監控方面。

      第二,LED紅外燈:由一定數目的紅外發光二極管矩陣組成發光體。紅外發射二極管由紅外輻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鎵GaAs)制成PN結,外加正向偏置電壓向PN結注入電流激發紅外光,光譜功率分布為中心波長830~950nm,半峰帶寬約40nm左右,它是窄帶分布,為CCD攝像機可感受的范圍。其特點是體積小,生產工藝簡單,品質容易保證、發熱量低、發光光學系統合理,可以完全無紅暴,(采用940~950nm波長紅外管)或僅有微弱紅暴(紅暴為有可見紅光),使用壽命可達6000小時以上,是做紅外燈理想的器件,目前廣泛用于夜視監控。

      第三,LEDArray芯片: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出現發光效率達到25%且高度集成的LEDArray技術,采用貼裝工藝和光學處理,其一個LEDArray芯片的光學輸出達到了800mw-1000mw為普通LED的換代產品。

      隨著技術的發展,紅外LED在安防監控領域應用越來越普遍。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安防監控也開始變得更加“智能”。IPCamera結合和傳統攝像機及網絡技術,實現了遠程監控無界限。2014年8月18日,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市場部經理汪磊將帶來“紅外LED在CCTV/IPCamera領域應用”的主題演講,全面解讀紅外技術在安防監控領域的應用現狀與前景。

      二、安防監控搭乘“智能”之風

      在物聯網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已經逐漸步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物聯網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可以使任何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作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物聯網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改變了你我的生活,也改變了安防監控的發展道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對于紅外監控而言,應用創新也成為了其發展的核心,而智能化的用戶體驗將成為其主流趨勢和創新重點。

      當然,在紅外安防監控夜視技術方面,我國的安防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部分先進高清技術也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一方面,夜間監控需求要求紅外安防監控的高清化發展;另一方面,推夜視監控技術的提升也為紅外監控的高清化道路奠定了基礎。

      如今,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甚至是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均得到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在網絡化大潮中,各國都在致力于三網合一的開發與建設。對于安防監控行業而言,網絡化可以更便捷、更完成的實現圖像、聲音的傳播和共享。就紅外安防監控而言,也可以保障用戶在較遠距離時對監控現場進行遠程控制,無論是在建筑生產、工程項目還是在民用安防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