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電子信息制造業 政策引導加速跨界轉型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先進制造2014-12-25 我要評論(0 )   

    12月24日消息,2014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態勢。產業減速明顯,產業銷售產值進入一個新的低速增長區間,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速高位回調,產業出口于...

          12月24日消息,2014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態勢。產業減速明顯,產業銷售產值進入一個新的低速增長區間,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速高位回調,產業出口于國際金融危機后首次出現負增長,形勢嚴峻。展望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增速仍將維持在10%左右,產業仍將面臨國內外宏觀經濟普遍降溫、增速面臨降至個位數風險、領軍者與追趕者角色正發生變化、智能硬件與跨界轉型成為關鍵詞等新常態,產業發展存在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部署滯后、集成電路基金可能造成產業分散布局風險、芯片與元件基礎制造工藝與國際水平拉大差距、新興產品和領域尚未取代成熟產品的重要地位、光伏產品和平板顯示再次遭遇國際市場出口管制等問題,建議政府應盡快實施工業互聯網戰略、統籌布局集成電路和平板顯示等電子基礎產業、進一步優化優勢產業集群和區域新增長極、引導發揮龍頭企業的戰略性作用、豐富新興產業發展的監管方式和手段、推進電子信息企業跨界并購和發展。

    \

      展望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與中國宏觀形勢走向一致,從外部環境、整體產業、細分行業、產業轉型四方面呈現出新常態。尤其是2014年以來,產業突如其來的出口負增長態勢,對2015年產業發展定下了嚴峻的基調。但同時,應看到集成電路政策效應的顯現,以及智能硬件和跨界轉型的加速,將為產業注入新鮮活力。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任務面臨嚴峻挑戰,但也呈現新的契機。

      政策引導注入新活力

      (一)外部環境新常態:國內外宏觀經濟普遍降溫

      全球經濟仍然處于低位徘徊,不同經濟體面臨挑戰各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4.0%下調至3.8%。由于法德等核心國經濟回暖以及希臘逆轉頹廢態勢,三季度歐元區和歐盟GDP同比增速都好于預期。但由于通貨緊縮壓力上升,以及希臘政府仍面臨著確保主權債務的一系列挑戰,2015年歐元區表現仍然令人擔憂;由于長期經濟結構失衡和石油能源收入下降,俄羅斯經濟下行風險增強,而其他新興經濟體也面臨通縮壓力,難以開啟高速增長。有國際機構調查顯示,38%的受訪者認為全球經濟正在惡化,達到兩年來的最低谷。

      中國經濟也將在波折中低位運行,各行業領域皆面臨下行壓力。從2014年我國經濟趨勢看,從第一季度的低位增長至第二季度增速(7.5%)回升,再至第三季度(7.3%)的下降,可以看出,雖然貨幣政策、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等政策引導產生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基礎脆弱,預計2015年經濟基本面仍然難以出現明顯回升。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市場長期拐點的來臨,對我國經濟全面轉型提出了緊迫要求。由于缺乏顯著的增長點,預期2014年全年GDP增速將處于7.2%-7.5%區間,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小幅下降,至7%左右。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也受到國內外宏觀經濟的深刻影響,出現了自國際金融危機后的首次出口負增長,產業投資不斷波動。受上年基數較高以及打擊對港虛假貿易等因素影響,2014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額增長由正轉負。截至第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下降3.3%,出口額同比下降1.8%,進口額同比下降5.5%;受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產業投資狀況同樣令人擔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僅為10.5%,相較同期工業投資,電子信息制造業投資降低了3個百分點,并且再創2014年單月最低水平。預計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有望結束負增長,投資增速約為10%,產業外部環境較為嚴峻。

      (二)產業增長新常態:增速面臨降至個位數風險

      2014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進入較低的增長區間。自第一季度以來,產業增速陡然下滑,直至第二季度企穩回升,再至第三季度基本穩定,但其中只有3個月增速高于10%,即7個月增速都出現了個位數。1-10月,全產業銷售產值達8.3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成熟市場產品產量增速不斷下滑,移動通信基站增長形成亮點。手機產品增速繼續下降,彩電產量明顯上升,移動通信基站增幅超過100%,成為重點產品的最大亮點。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仍然面臨著國內外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出口難以成為產業重要增長極,但國家集成電路推進綱要等政策有望拉動產業發展,預計產業規模增長水平與2014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0%左右。

      雖然增速有所下滑,但行業效益有望上升。截至第三季度,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1%,利潤同比增長30.1%,全行業實現利潤率4.1%,不斷提升,但仍低于工業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有所成效,計算機巨頭聯想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利潤增速超過10%,再創新高;家電巨頭海爾通過實踐“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轉型戰略,利潤增速高達18%;70家元件百強企業利潤總額平均增長25.6%;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芯國際上半年毛利潤率達28%,達近年來最高水平。可以預期,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轉型升級帶動下,利潤有望進一步提升,達到4.5%左右,不斷逼近工業平均水平。

      政策引導將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2014年以來,在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光伏企業規范條件、彩電行業/手機行業品牌建設以及推進云計算創新發展等方面都出臺了國家級或部委級政策措施。最吸引產業界和投資界關注的,莫過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下簡稱《推進綱要》)。集成電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國將其視為未來20年從根本上改造制造業的四大技術領域之首,而這份文件的出臺將集成電路的地位從產業內部提升到了國家層面,不僅確立了2015年、2020年和2030三個階段的產業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建設性地設立1200億元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并配合地方集成電路基金,帶動全產業鏈和生態鏈建設。#p#分頁標題#e#

      (三)細分行業新常態:領軍者與追趕者角色正發生變化

      通信設備制造業仍然是產業發展增速最快的行業,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內,成為產業快速增長的主要領軍者。但是,從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由于智能手機市場正逐漸飽和,行業增速已經持續下滑。截至2014年10月,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增速已經降至16.3%,比上年同期下降7.8個百分點。預計通信設備行業仍將是電子信息制造業最重要的引領者,但鑒于智能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增速仍將持續下降,2015年可能降至15%以下。

      家用視聽行業和計算機行業出現緩慢增長。1-10月,家用視聽行業實現銷售產值同比增長4.8%;計算機行業出口增速扭轉了負增長局面。1-10月家用視聽行業內銷市場回暖,內銷增長1.7%,高出1-9月0.9個百分點。1-10月計算機行業實現銷售產值同比增長3.5%,但計算機行業占全行業比重仍繼續下滑。展望2015年,聯想成功并購IBM X86服務器的后續效應將顯現,帶動提升我國服務器行業國際競爭力,以及云計算發展的巨大需求,可能帶動計算機產業的發展。而隨著平板顯示產業自給率的不斷提高,電視供應鏈不斷完善,但智能電視面臨的內容監管不確定性增加,家用視聽行業發展喜憂參半。

      集成電路產業在政策推進下不斷追趕前進,成為產業未來3-5年的最重要增長力量。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2125.9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第一季度銷售額為587.5億元,同比增長13.4%,增速為-15.4%;第二季度為751.1億元,同比增長17.7%,增速為27.8%;第三季度為787.3,同比增長19.7%,增速為4.8%。受利于全球經濟形勢繼續好轉,特別是以便攜式移動智能設備、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設備的快速增長,預計第四季度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將繼續平穩增長?!锻七M綱要》的發布以及首輪數億元的投資基金將會帶來廣闊發展空間,預計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將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重點,逐漸確立在產業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四)產業轉型新常態:智能硬件與跨界轉型成為關鍵詞

      手機制造商加緊轉型可穿戴設備。一方面,我國智能手機發展逐漸成型,我國智能手機廠商已經具有世界級規模,具有挑戰新興領域的實力;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增長從高增長區間進入正常增速,推動智能手機廠商對新型領域的布局。2015年,蘋果將正式推出可穿戴手表Apple Watch,這一款被期待的明星產品可能點燃可穿戴市場。國內智能手機巨頭也積極布局可穿戴領域,小米已投資25家與智能硬件相關的公司,涉及網絡監控頭、智能血壓計等領域,有望增強小米用戶群黏度,進一步提升增值服務類型和方式;聯想已發布了首款智能手環SW-B100,并且隨著對摩托羅拉收購的進行,Moto360等可穿戴產品也將進一步充實聯想的可穿戴家庭。2015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期間,中興、華為也有望推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新品。

      計算機、家電企業增強全產業鏈智能化。紫光集團通過對國內芯片龍頭企業展訊通信和銳迪科的并購,在短時間內躋身全球芯片設計企業前20名,并一舉成為內地芯片設計行業的龍頭企業,迅速進入芯片行業全球第一梯隊,對于改變目前我國芯片設計業過于分散、企業規模過小的發展困局具有極其重要的示范效應。湘鄂情與安徽廣電聯合,跨界進入安徽省家庭智能有線電視云終端,而海爾電視和阿里巴巴聯手發布海爾阿里智能電視,這些舉動都可能成為2015年智能電視和智能家居領域跨界合作的風向標。

      智能汽車可能成為下一個跨界競爭新領域。智能汽車涉及電子元器件、芯片、軟件、互聯網等電子信息領域,實現技術的融合、產品的融合、業務的融合和模式的融合。國際IT巨頭已經積極入局智能汽車領域,如蘋果、谷歌、微軟將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向汽車遷移,IBM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優勢開發全方位聯網移動汽車解決方案,而國內的小米、中科博太等企業,也開始積極關注向智能汽車領域的跨界發展,發揮既有的智能操作系統生態圈優勢,或通過掌控智能芯片等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智能汽車的融合。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