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啟動以來,西北調查規劃院大數據中心認真貫徹落國家局和院決策部署,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創新工作舉措,以做好新時期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為目標,開展了多類型激光雷達在森林監測樣地調查中的應用實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助力提升林草信息化水平。
森林結構參數的提取是量化森林結構特征與生態功能的重要前提,在森林碳匯估算、森林管理與經營、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調查監測過程中,大數據中心技術人員通過去噪、重采樣、地面點分類、歸一化、單木分割等流程處理激光點云數據,并對分割錯誤的點云數據進行人工修正,結合實地對樣地每木檢尺進行測量驗證和改進數據處理流程,重建樹木樹冠三維結構模型,逐步具備了機載和地基激光雷達配合提取森林結構參數的技術能力。
實踐成果表明,結合機載激光雷達對樣地外部航測和地基激光雷達在樣地內所得到的多種數據,能夠快速獲取高精度森林垂直結構,較準確、較高效地掌握樣地單木結構參數,全景式還原樣地內資源要素信息,有望替代符合相關要求的傳統調查手段,顯著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力成本,豐富數據類型、提升監測質量。通過激光雷達應用搭建監測樣地數字化底座,為實現森林樣地實景數字孿生與可視化提供可能,為森林監測樣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同步、動態可比、智能反饋和真實體驗等做了有益探索,對助力提高森林生物量、森林可燃物載量、葉面積指數的估測精度和開展森林演替、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