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行業正經歷一場鏈式裂變。
截止6月30日,據光電匯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公開報道的國內新增激光領域公司達15家,注冊資本從數百萬到數十億不等,覆蓋切割焊接、超快激光、半導體、增材制造、顯示制造等前沿應用領域。這些密集成立的“新勢力”正推動中國激光產業向更高價值鏈條躍升。
2025年上半年公開報道的國內新成立的激光公司匯總表
業務縱深:聚焦高價值市場領域
細究新成立企業的業務布局,兩條主線清晰可見:向產業鏈上游核心環節和高附加值應用場景縱深突破的趨勢。
金屬切割與焊接作為激光應用的基石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南京光聯激光、山東銘宇激光、江蘇名揚激光均將此作為核心業務。與此同時,增材制造裝備、3D打印基礎材料及相關服務等新興業務也受到了關注,蘇州立華智維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就涵蓋了這一領域。
值得關注的,不少新公司聚焦尖端應用領域:半導體制造集群涌現,蘇州星鑰光子鎖定“芯片制造、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目標明確;廈門大族尚立瞄準“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武漢精微激光發力“光通信制造”,服務于數通、光模塊等關鍵領域;上海度亙核芯卡位“激光芯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技術自主可控已成為行業共識。
而在新型顯示設備領域,大族激光落子東莞,成立大族顯視裝備科技,深耕Micro LED激光加工設備研發,彰顯了國產設備在高端顯示制造鏈中的不可替代性。
精密制造領域,華日激光蘇州基地以及蘇州子公司的成立將構建超快激光器研發高地,重點突破高功率/高能量超快激光器及千瓦超快系統,瞄準半導體、光伏精密加工;華工激光與瑞士Synova聯手成立合資公司,破解“水導激光”技術壁壘,提升切割精度,推動“卡脖子”技術國產化與智能化升級;武漢逸飛激光與武創院合力打造前沿技術轉化平臺,搶占激光柔性智造制高點。
股權圖譜:大廠背書,資本強化產業鏈布局
通過這些新成立公司股權穿透來看背后的大股東,可以發現產業協同與資本助力是兩大顯著特點。
部分公司是由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全資持股或控股,以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如大族激光成立東莞大族顯視、常州科杰設南京光聯、武漢華日設蘇州子公司、湖北戈碧迦設上海公司、濟南振宇設山東銘宇、武漢光至設武漢精微、螞蟻精工設矢量激光、常州名揚設江蘇名揚。這些大股東在自身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市場和品牌資源,通過設立新公司,可以將自身的優勢延伸到新的業務領域或區域,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強強聯合的合資模式同樣耀眼。華工激光與立訊精密(立鎧精密)聯合設立立華智維(華工持股70%),激光龍頭與電子制造龍頭的跨界合作,目標直指3D打印、精密加工的巨大潛力市場。立訊精密的應用場景導入能力與華工激光的技術裝備能力形成強力互補。長光華芯與亨通光電聯合孵化蘇州星鑰光子,芯片設計與通信設備巨頭聯手進軍芯片制造設備層,這種戰略級合作模式意在產業鏈協同向上突破,通過優勢互補,有望在半導體芯片制造等領域取得突破,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
另外,一些投資機構或產業基金也參與到新公司的投資中,為公司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戰略指導。如逸飛激光和武創院投資合資成立湖北武逸科技,這是企業與地方科技創新平臺的深度合作,通過共同組建專注于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的實體,加速前沿技術(如柔性智造)的產業化落地,構建以“用”為導向的創新生態。
總而言之,現如今企業成立新公司,會更加務實和謹慎,以公司發展為確切目標和宗旨,這是好事。
區域聚焦:長三角集群效應凸顯,蘇州成投資熱土
從地域分布看,新增企業雖呈現多點開花態勢,但產業集聚特征顯著,以上海、江蘇、浙江構成的長三角區域最為火熱(江蘇5家、上海2家)。其中,江蘇省,尤其是蘇州,無疑是核心焦點和“首選地”:超過1/3的新公司將總部或重要基地設在江蘇(蘇州獨占3家)。
4月22日,華日激光技術(蘇州)有限公司在蘇州高新區揭牌。這家注冊資本1500萬元的企業背靠武漢華日激光,將作為華東總部的重要支點,打造高功率高能量超快激光器研發生產基地,聚焦泛半導體和新型高效能光伏太陽能領域。
一個月后,蘇州再迎重磅布局。6月5日,華工激光與立訊精密旗下立鎧精密合資成立的蘇州立華智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注冊資本高達2億元。這家企業瞄準3D增材制造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及醫療領域的深度應用。此外,蘇州本地激光巨頭長光華芯聯合光通信巨頭亨通光電成立了蘇州星鑰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劍指半導體領域。
江蘇的激光高地并不僅限于蘇州。南京依托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激光技術研發優勢,在紫外激光器、激光雷達領域形成技術高地,新成立的南京光聯激光等企業,進一步強化了金屬激光加工裝備的本地制造能力;常州則以“激光裝備制造” 為核心,打造了覆蓋激光打標、切割設備到焊接系統的全產業鏈條。
長三角之外,武漢依托“中國光谷”的深厚基礎,其產業吸引力和生態粘性持續顯現:逸飛激光成立的合資公司(武逸科技)、光至科技成立的全資子公司(精微激光)相繼落地。山東亦展現布局熱忱,銘宇激光、中運激光嶄新登場。福建作為“光電元器件之都”,憑借在光電顯示、半導體照明、光伏、精密光學及激光材料等領域的完整產業生態,吸引了大族激光在此設立大族尚立半導體公司。然而,綜合項目數量、規模及技術含量,江蘇在2025年上半年的“首位度”依然遙遙領先。
產業新局:布局未來,錨定核心引擎
2025年上半年新成立的激光公司,從區域布局、業務重點、股權模式到戰略方向,清晰勾勒出當前行業發展的嶄新圖景。中國激光產業正處在結構調整與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
技術升級——從傳統的切割加工,快速向半導體、新型顯示、精密制造等高技術壁壘和高附加值領域爬升,追求國產技術不可替代性。
組織進化——單打獨斗的企業模式正在被集團協作取代,全資子公司實現縱向管控、跨界合資開拓增量市場、產業龍頭結盟打通關鍵環節、產學研結合加速轉化,成為資源整合的主流模式。
區域重塑——長三角在資金、人才、供應鏈優勢推動下,正在替代傳統制造重心,成為技術迭代的核心引擎,產業集聚帶動創新效率的飛輪加速旋轉。
小 結
2025年上半年的這15家激光新星,不僅為中國激光產業注入了澎湃的新動力和競爭活力,更深刻描繪了行業未來發展的競爭圖譜。
長三角,特別是蘇州以其無可比擬的產業土壤和政策環境,正崛起為這場技術革命的策源地和新高地。戰略性的技術攻堅(如半導體裝備、超快激光器、Micro LED加工、水導激光)、資本與產業鏈巨頭的深度協同(跨界合資、產業聯盟、產研協同),以及區域集群的創新共振,共同預示著中國激光產業即將進入一個更高維度的競爭時代——一個機遇空前但也充滿挑戰的關鍵發展期。
隨著龍頭企業加速布局高價值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卡脖子”領域,中國激光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有望實現更具實質性的躍升,向著自主可控、技術領先的方向加速邁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